初访爱尔 10岁女孩视力“逆转”的背后:一场与弱视的赛跑


10岁的诗诗(化名)如今能清晰地看见黑板上的字,也能轻松地近距离地看书写字,但两年前,她的世界是模糊的——8岁左右,父母发现她看东西总是不自觉地凑得很近,小脑袋也习惯性地歪向一边。面对父母的询问,诗诗不止一次小声抱怨:“妈妈,我有点看不清楚。”


模糊的警报:征兆就在日常点滴中


诗诗父母最初的焦虑因学校视力筛查结果而加重。筛查显示诗诗左眼存在视力不良情况,后面父母即使为孩子配戴了矫正眼镜,左眼视力也仅有0.12,右眼0.8。普通的眼镜,未能擦亮诗诗左眼的世界。


带着深深的焦虑与不安,父母带诗诗来到常州爱尔眼科医院。视光及小儿眼病科医生刘元媛接诊后,经过详细检查,揭开了诗诗视力模糊的真相:她的左眼伴有高达750度的远视,是典型的屈光参差性弱视。“弱视意味着眼睛本身结构没问题,但大脑长期‘忽视’这只视力差的眼睛,导致其功能发育停滞。”刘元媛严肃地指出,“若不及时干预,左眼将永久性视力低下,甚至诱发斜视。”


科学干预:针对性治疗让视力“重生”


刻不容缓,刘元媛医生为诗诗制定了高度个性化的视功能训练方案。整个治疗被分为两个阶段:

第一阶段:全力“唤醒”沉睡的左眼。通过遮盖疗法、精细目力训练、结合特定视觉刺激仪器,强制大脑使用左眼,刺激其视觉细胞发育,提升视力。

第二阶段: 当左眼视力提升,接近右眼水平(达到双眼视力平衡)后,重点转向双眼协同工作能力的建立。进行调节训练、集合训练以及更复杂的双眼视功能训练,建立孩子清晰、舒适、持久的双眼视觉。

图片

视功能训练


图片

刘元媛医生


这场与时间的赛跑持续了两年。从最初的0.12,到如今诗诗矫正后双眼视力均达到正常水平。诗诗妈妈感慨:“真后悔没更早注意到那些小动作!幸好找到了科学的方法。”


刘元媛医生的警示与呼吁


诗诗的经历为无数家庭敲响警钟,刘元媛医生温馨提示:

1.  弱视隐蔽性强:孩子可能不会主动诉说看不清,需家长细心观察:是否爱眯眼、歪头、凑近看东西?是否动作笨拙、怕光、眼球不自主颤动?对鲜艳物体反应迟钝?

图片


2.  早筛早诊是黄金法则:6岁前是弱视治疗黄金期,效果最佳。即使超过此年龄,诗诗的案例证明,8岁开始系统治疗仍可取得效果,但越早干预,预后越好,治疗周期可能越短。建议3岁起定期进行专业眼科检查,学校筛查发现问题务必及时复查。

3.  科学干预是核心:弱视治疗绝非配副眼镜那么简单!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,进行个性化、系统性的综合治疗。


弱视是一场无声的视力剥夺,但绝非不可逆转。诗诗眼前清晰的世界,正是科学认知、家长警觉与专业医疗力量共同守护的成果。每一次对孩子视力的关注,都可能改变他们未来的视界。


门诊案例,有个体差异,仅作科普


微信扫一扫
关注爱尔眼科官方微信!
爱眼护眼早知道,还可直接咨询医生